导航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治疗仪 >

吞咽治疗仪原理,吞咽治疗仪原理是什么

发布时间:2025-03-03 23:43:07 作者 :医疗器械网 围观 : 0次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吞咽治疗仪原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吞咽治疗仪原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运动性失语症是哪里受损?

运动性失语症指的是患者的脑部运动性语言中枢出现了问题,从而导致了这种情况。患者可能出现不能出声音,但是神志和理解能力都是正常的症状。大部分常常见于脑血管病,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需要及时的带患者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,在进行了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之后后,需要尽早的进行康复训练,可以应用语言吞咽治疗仪来协助治疗,患者不能紧张焦虑,配合治疗

吞咽治疗仪原理,吞咽治疗仪原理是什么

小中风后括刮莎有用吗?

感谢邀请。本人家里有正宗康复治疗师老婆一名,先了解一下。中风是中医学的疾病名称,也是人们对急性脑出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,本病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,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,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,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两大类。出血性脑中风早期死亡率很高,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,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、认知障碍、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。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后遗症。多发生于50岁以后,男性略多于女性。如何治疗,还是要靠针灸为主,以前小编我不信针灸,自从老婆用针灸治好我的颈椎病,反正就是现在不疼了。从那以后那里不舒服我都想来两下。中风要靠,1.康复功能锻炼,面瘫的功能锻炼,语言吞咽功能训练,认知功能的训练,肢体功能锻炼。 2.理疗 主要包括功能性电刺激、生物反馈、经颅磁刺激、顺序循环治疗仪、针灸、高压氧等。不知道对有些方面的患者有没有用处!

脑梗死锻炼方法是什么?

脑梗死锻炼方法是什么?

脑梗死锻炼方法包括失语康复、吞咽障碍康复、抗痉挛体位摆放、关节主动和被动训练、活动训练、日常生活训练等。

1.失语康复:包括呼吸训练、舌肌训练及唇肌无力训练等发音体系相关肌肉训练。

2.吞咽障碍康复:包括摄食训练、咽部刺激与空吞咽训练、吞咽障碍康复等。

3.良姿位摆放:良姿位即抗痉挛体位,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,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,可以有效预防肌肉痉挛,同时也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的运动模式。

4.关节主动和被动训练:肩、肘、腕、指、髋、膝、踝、趾关节做相应的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,避免关节僵硬,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、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,提高下肢肌肉力量。

5.活动训练:循序渐进地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,内容包括坐位耐力持久、起立、站立平衡、步行、慢跑、日常生活作业,逐步加大强度。

6.日常生活训练:主要是上肢的锻炼,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,如自己梳头、穿衣、解纽扣等,以及参加打乒乓球、拍皮球等活动,逐渐做到日常生活自理。

脑梗死由于梗死部位不同,症状也不完全相同,锻炼方法需要根据症状确定,长期坚持规范的锻炼,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。

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时素华审核
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
急性脑梗,康复训练方法

急性脑梗塞患者,只要神志清楚,生命体征平稳,血压值平稳,病情不再发展,48小时后家人或看护人员即可帮助其进行功能锻炼,康复量应由小到大,循序渐进进行。

1、Bobath握手:将患者的五指分开,家人的手指压在患手拇指下面,其余4指相应交叉,并尽量向前伸直肘关节,带动患者的手上举,在30度、60度、90度、120度时,可视情况保持5—15分钟左右,手不要晃动,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。适宜神志清楚,生命体征平稳病人。

2、桥式运动:病人平卧,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或上举,双足抵于床边,助手压住病人双膝关节,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,并保持不摇晃,两膝关节尽量并拢。做此动作时,抬高高度以病人最大能力为限,病人不要过分用力、憋气等,保持平静呼吸,时间可以从2秒开始,增至1-2分钟,每日可做2-3次,每次5下。

3、床上移行:病人以健手为着力点,健手握紧床头栏杆,健肢抬高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做移动,即可自行完成床上的移动。如病人健手力量达到5级,病人以手抓住床边护栏,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。

4、被动活动:适宜神志清楚和意识障碍病人,每日可进行2-3次。

肩关节屈、伸、外展、旋内、旋外等,以病人能耐受为度,昏迷病人最大可达功能,不能用力过大,幅度由小到大,共2-3分钟为宜,防肩关节脱位。

肘关节屈伸、内旋、外旋等,用力适宜,频率不可过快,共2-3分钟。

腕关节背屈、背伸、环绕等。各方位活动3次,不可用力,以免骨折。

手指各关节的屈伸活动、拇指外展、环绕及与其余4指的对指,每次活动时间为5分钟左右。

髋关节外展15-30度,内收、内旋、外旋均为5度左右,不可用力过猛,速度适中,共活动2-3分钟,各方位活动2-3次为宜。

膝关节屈、伸位,旋内、旋外等,共活动4-5分钟。

踝关节趾骨、趾伸、环绕位等,共活动3分钟。

趾关节各趾的屈伸及环绕活动 ,共4-5分钟。

5、良肢位的摆放:良肢位是为防止瘫痪病人早期肢体痉挛、肌肉萎缩畸形采取的功能体位,贯穿于瘫痪患者治疗的全过程,在发病初期尤为重要,是康复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。通过良肢位的摆放还有助于关节保护,防止足下垂压疮、肺部感染、尿路感染、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出现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吞咽治疗仪原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吞咽治疗仪原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资讯